新闻中心
上海交大与中德多机构联合主办“智能制造论坛”——与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德国权威研究机构共同探索智能制造世界前沿
发布时间:2016-09-23
9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与自动化(IPA)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德智能制造论坛”在临港新城举行。论坛旨在充分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结合“中国制造2025”,共同研讨临港地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产学研国际合作,推进临港地区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出席论坛并致辞。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械学院院长Rainer Gadow,斯图加特大学外事处处长 Heiko Richter,弗劳恩霍夫IPA研究所业务部主管Michael Lickefett,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工程与计算力学研究所所长Peter Eberhard,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静,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临港管委会副主任吴晓华,80足球直播吧院长奚立峰等以及中、德双方智能制造领域顶尖权威专家参加了论坛。
林忠钦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欢迎辞,对出席本次论坛的中、德学者表示感谢。林忠钦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内容。2015年底,上海交大与临港管委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该研究院是联合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优势资源,在临港地区打造的具有国内影响和国际知名度的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机构,希望此次论坛能够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提供广阔思路和宝贵建议。
刘静在发言中指出,德国是工业4.0的发源地,该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是工业4.0的提出者之一,很多德国大型公司都是德国智能制造的先进典范。这次的中德智能制造论坛是一次中德互相交流、学习智能制造的良好契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带动临港地区加速成为国际知名智能制造中心;上海市科委也将通过功能平台促进智能制造领域的中德合作,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袁国华代表临港集团致辞。他指出,德国是全球智能制造的最早提出者和产业倡导者、实践者,也是全世界智能制造产业的标杆;斯图加特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实力雄厚,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是德国领先的工业4.0研究所。本次合作是临港集团和临港产业区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一步,必将推动世界智能制造资源跨界融合与优化配置,推动临港智能制造能力迈上新的台阶。
吴晓华指出,随着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步伐逐渐加快,工业4.0、智能机器人、智能工厂等新概念使很多企业家看到了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即将到来的制造业革新感到困惑。基于这些思考,接下来应考虑怎样推动和实施智能制造、评估智能制造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价值。希望中德两国智能制造专家能够充分交流,更加系统、全面、客观地认识智能制造和工业4.0,通过上海交大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合作,带动临港相关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研究。
Rainer Gadow介绍了斯图加特大学的情况。他表示,一直以来,斯图加特大学与中国的很多企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除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外,斯图加特大学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深,中国有许多学生到斯图加特大学深造。他十分期待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希望此次论坛能够深化中德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合作,助推智能制造深化发展。
奚立峰、Rainer Gadow分别代表80足球直播吧和斯图加特大学机械学院签署双边战略合作协议;习俊通、Michael Lickefett分别代表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和弗劳恩霍夫IPA研究所签署双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将以此为契机,积极适应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新趋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结合区域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为制造业强国、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在接下来的专题报告环节,中德智能制造领域顶尖权威专家汇聚一堂,共话中国版“工业4.0”。Rainer Gadow简要介绍了斯图加特大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与奔驰-戴勒姆,迈巴赫、保时捷等世界顶尖汽车企业的合作模式,强调了技术向产业转化的重要性;Michael Lickefett简单介绍了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研究领域,他认为,目前全球工业智能化竞争日趋激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智能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国际化合作研究中提升智能制造生产能力。此外,Peter Eberhard带来题为“激光焊接-基于无网格方法的复杂现象仿真”的学术报告,西门子PLM大中华区CTO方志刚博士作了“智能制造与西门子角色”的专题报告,博世公司亚太区经理Hannes Rose介绍了博世公司的“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