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新闻中心
[上海交大新闻网] 王如竹:“关注交大冷暖” 严谨治学育人

发布时间:2015-05-04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品格高尚、业绩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80足球直播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如竹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长为师,身正为范

    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是王如竹一贯的作风。七年前,他为大一新生开设了20人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新生研讨课,经过两年实践后建立了全新的课程体系。第三年他邀请图书馆馆员为学生讲解信息素养课。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均可拿到一张刻有教学大纲、教学PPT、学生PPT和论文及演讲视频的光盘。随着要求参与的学生人数的增加,王如竹就把“个人学习”改为“团队学习”,安排学生分组选题、研讨和开展辩论赛并制作课程网站和主题DV, 研讨课教会了学生做研究,也鼓舞了一批优秀学生树立了做研究创新的远大抱负。此外,王如竹还曾主讲“低温技术及其应用”等课程,所主持的《制冷与低温原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低温技术及其应用”入选教育部网络视频公开课。他的课深受学生们喜爱,他也荣获了“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称号。
  
   


    王如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开设了科技创新实践第二课堂,把学生带进了实验室。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张磊制作的“利用化学反应制冷和制热的再吸附制冷器”获得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创新大赛一等奖。此后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先后获得了该奖项的3个特等奖和4个一等奖。他至今已培养博士40余名,其中18人成为了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的正教授和研究员,2人获得全国优博、4人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励。他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上海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等称号。 

    顶天立地做科研,“冷暖与共”建团队

    做科研要“顶天立地”,这是王如竹常说的一句话。“顶天”是指从事的课题要瞄准原创,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立地”是指做科研要脚踏实地,从基础性的东西做起,科技创新应与市场相结合。



    王如竹从1993年开始就锁定吸附式制冷的研究,围绕“节能环保与制冷行业的发展”开展了吸附式制冷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突破了吸附制冷的关键问题,使得吸附制冷与低品位热能有效结合利用成为可能,研究成果带动了国际吸附式制冷研究的发展。2014年,他的成果“吸附式制冷的吸附机理、循环构建及热设计理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王如竹带领团队还研制出全年综合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新方法——太阳能复合能量系统。发明了利用太阳能热能高效制冷的太阳能空调新方法,针对太阳能的间隙性又发明了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推动了“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新兴行业的形成与发展。2010年他的“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团队凝聚力,王如竹组织开展了以“关注交大冷暖”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至今已列7年。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师生互动的体育比赛和新年联欢会已经成为制冷师生难以忘怀的专业特色文化,每年总有一批毕业的制冷校友回校参加联欢活动,给制冷学弟学妹带来很多好的就业机会,并给制冷所老师带来新的委托课题。在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给青年教师创造了许多锻炼机会。他作为上海交大夏安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1996年起组织了面向全国10余所高校制冷和空调学科专业学生的奖学金和奖教金,夏安世奖学金和奖教金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制冷学界的“奥斯卡”。1993年10月自他担任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以来,带起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他们逐步成为低品位热能利用与制冷、制冷空调仿真与优化、低温传热与绝热、太阳能空调与采暖、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等方向的著名学者。2014年他所率领的“制冷空调系统与高效能源利用”团队获得国家特支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支持。 

    勇做行业先锋,闪耀国际舞台

    近年,我国南方屡遭“冷冬”,居民对冬季取暖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没有考虑南方集中供暖,使得富裕起来的南方居民迫切需求新型高效的住宅供暖新产品。在热泵热水器以及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的研究基础上,他提出了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与室内小温差末端结合的新型采暖模式,空气源热泵生产的35度热水即可实现高效采暖,达到室内18-22度的舒适性控制。采用“一机多能”模式,每户家庭只要有一台3匹外机和3-5台室内风机盘管末端就可以实现冬季舒适性采暖、夏季空调,一年四季提供生活热水。与常规空气源热泵空调相比,不但节能20%左右,还更加舒适,投入和运行的费用更低。这项新的技术途径经过他提出和实施研究后逐步被行业所接受,一个新的利用空气源热泵解决南方冬季舒适性供暖的标准正在形成,而相应的技术则已在力诺瑞特等企业中转化应用。 
 
   

    针对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市场的迅速发展,太阳能光伏空调也得到了王如竹的重视,今年4月一套新颖的太阳能光伏空调多联机系统已经安装在交大中意绿色能源楼,事实上2007年开始他就安排团队开展了太阳能光伏空调制冷的研究和示范。他认为高校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通过自己的扎实研究创造知识。 

    王如竹非常重视国际科研合作,他领导的上海交通大学与日本大金空调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已12年,每年8-10个科研项目跨4个学院,项目执行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授与副教授,并毕业了几十名博士研究生。正是他的业绩和坚守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青睐,意大利环境与国土资源和海洋部出资152万欧元委托他的团队在上海交大建设了中意绿色能源实验楼。他还主持组织了不同学科的教授开展了与江森自控、华为等著名企业的合作,在上海交大逐步形成了一支能迅速聚合合作科研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作为国际制冷空调与能源利用的著名学者,他主持了中日韩A3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以及3个FP7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他的跨学科团队还与挪威科技大学合作建设了SJTU-NTNU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并获得了挪威方连续4年的经费支持,他的团队还是上海交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Creat合作项目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迪斯尼亚太研发中心进入上海之际,迪斯尼马上选择了王如竹研究团队作为迪斯尼能源合作伙伴,并签署了4个合作项目。 

    王如竹重视开拓国际视野,致力于为师生搭建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他每年邀请20余批国外知名学者前来交流讲座和客座讲学;近年来主办了3次国际学术会议和7次全国研讨会,他本人也十余次应邀在国外召开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旨报告。通过他亲自建立了与国外名校制冷和新能源专业学生互访及留学计划,形成了挪威科技大学,法国萨瓦大学,美国普度大学、马里兰大学、伊利诺香槟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广泛的国际合作伙伴。例如与挪威科技大学合作的SJTU-NTNU双硕士学位首批6名硕士生已经毕业。
 
    王如竹担任了国际制冷学会制冷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曾是国际制冷学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七人小组成员。在国际事务中他积极参与,主动应对,国外同行总能听到他的声音,他在国际学术同行中已经形成了广泛影响。他担任Energy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地区主编、Solar Energy副编辑以及其它6个Elsevier期刊编委。
 
    人物名片:

    王如竹1980年进入上海交大制冷专业本科学习,1984年成为上海交大制冷低温学科硕士研究生,1987年9月成为上海交大制冷低温学科的第一个博士生,读博期间赴联邦德国留学2年,1990年4月返回交大通过博士学位答辩,之后留校任教。他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不满30周岁他成为当时上海市最年轻教授。二十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指导学生团队8次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他建立了吸附式制冷理论体系,提出了太阳能制冷、热泵热力循环新思想,开辟了低品位热能应用新途径。发明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低品位热能驱动吸附式制冷等系列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已获产业化应用,在国际制冷学界形成广泛影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2013年度还获英国制冷学会颁发的J&E Hall金牌,此奖励每年只授予1名对国际制冷学科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王如竹成为该奖项设立37年来首位获奖的华人学者。他担任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负责人已经22年,带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青年学者,所率领的“制冷空调系统与高效能源利用”团队获得2014年度国家特支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信息来源:[上海交大新闻网][人物•师者]王如竹:“关注交大冷暖” 严谨治学育人[图]
Copyright © 2016 80足球直播吧 - 80体育直播在线观看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80足球直播吧
邮编:200240